皮革废水因含有大量染料、油脂及重金属,色度深、成分复杂,是工业废水治理的难点。皮革废水高效脱色剂通过化学作用破坏发色基团,实现色度与COD同步削减。现从药剂类型、作用机制及工程应用三方面解析主流技术。
一、化学絮凝脱色剂:电荷中和与网捕作用
此类脱色剂以阳离子有机聚合物为主,通过电性中和使染料脱稳:
1. 季铵盐型脱色剂:如BWD系列(双氰胺甲醛树脂),对活性染料废水脱色率超90%,适用pH 7-10,投加量0.03–0.5kg/吨废水。其阳离子基团与染料阴离子结合形成疏水沉淀,同步降低COD 50%–70%。
2. 复配增效体系:如CUCO-55脱色剂,投加量20–80ppm,脱色率>95%。与PAC或聚丙烯酰胺(CPAM)联用可强化絮体网捕能力,但需分步投加避免药剂失效。
二、天然高分子脱色剂:绿色转型新方向
以皮革废屑提取的胶原蛋白为原料,接枝改性后形成环保型絮凝剂:
1. 接枝共聚物:如HC-g-P(DMC+AM),表面呈多孔蜂窝结构,正电荷密度高。对甲基橙模拟废水脱色率达91.3%,最佳投加量40–60mg/L,20℃低温环境仍保持高效。
2. 优势在于生物相容性高,污泥毒性低,契合碳中和趋势。
三、高级氧化技术:难降解染料深度处理
针对顽固色度(如蒽醌类染料),臭氧氧化可彻底破坏发色基团:
臭氧发生器:直接氧化染料分子中的不饱和键与芳香环,色度降至1度以下。特别适用于絮凝后残留的溶解性色素,但需配套除油预处理(如气浮)避免油膜阻碍臭氧传质。
目前行业趋势是复合工艺主导:先以季铵盐脱色剂实现初级脱色(成本<0.5元/吨),再辅以臭氧或胶原基絮凝剂深度处理。茂名某制革厂采用“BWD脱色剂+CPAM+臭氧”三级工艺,出水色度接近零,年运行成本降低40%。未来研发将聚焦定向改性脱色剂(如增加螯合重金属功能)与智能化加药系统,推动皮革废水从达标排放向资源回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