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制品废水破乳剂是针对玻璃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油乳化废水设计的专用处理药剂,其核心作用是通过破坏乳化结构实现油水分离,同时去除悬浮物、胶体颗粒及部分污染物,提升水质并降低处理成本。以下从作用原理、应用效果、选型要点及使用注意事项四个方面展开介绍:
作用原理
玻璃制品废水破乳剂通过以下机制实现废水净化:
1. 电荷中和:破乳剂分子与乳化液中带电的油滴或污染物颗粒发生反应,中和其表面电荷,降低粒子间的排斥力,促使颗粒聚集。
2. 吸附架桥:破乳剂分子吸附在颗粒表面,形成“桥梁”结构,将小颗粒连接成大颗粒,加速沉淀分离。
3. 破坏乳化体系:破乳剂与乳化剂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乳化剂性质,削弱其稳定乳化液的能力,使油水分离。

应用效果
1. 高效油水分离:破乳剂能快速破坏乳化油的稳定性,使油分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形成可去除的油珠或浮油层。例如,在玻璃加工废水中,破乳剂可将切割煤油、润滑油等乳化油有效分离,降低废水中的油脂含量。
2. 去除悬浮物与胶体颗粒:破乳剂能改变废水中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的相互作用力,使其发生絮凝沉淀分离。例如,针对玻璃粉、金刚砂砾等微米级小颗粒,破乳剂可使其聚集沉淀,提高废水清澈度。
3. 降低污染物指标:破乳剂处理后,废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SS(悬浮物)、色度等指标显著降低。例如,某玻璃加工企业使用破乳剂后,废水COD从1000mg/L降至200mg/L以下,达到排放标准。
4. 提升废水回用率:经破乳剂处理后的废水水质改善,可回收用于玻璃加工的冷却、清洗等环节,减少新鲜水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1. 严格控制用量:过量使用破乳剂可能导致絮凝体过大,影响沉淀效果,甚至产生二次污染。需根据废水水质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投加量。
2. 优化投放方式:破乳剂可与其他药剂(如絮凝剂、助凝剂)联用,但需注意投加顺序和混合方式。例如,先投加破乳剂进行油水分离,再投加絮凝剂加速沉淀。
3. 监测处理效果:定期检测废水中的油脂、悬浮物、COD等指标,评估破乳剂的处理效果,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4. 安全操作与储存:破乳剂多为化学药剂,需避免与眼睛、皮肤直接接触,储存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